快速导航
产品1
分类
“三面”老潘 捍卫食品安全(组图)
来源:上海五星体育手机免费直播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2-11 04:20:58

  本报记者 刘鑫 文/图“老潘这个人呀,就是太倔、太犟。”“潘股长原则性强,做人做事都是如此。”“为了老百姓的食品安全,一切审批手续都得按规矩办,潘老师就是这么个人。”……近日,在达州市达川区,谈及刚刚当选为“达州市十治人物”的达川区畜牧食品局政策法规股股长潘光建,大伙儿对他给出了不同的评价——他,是坚持原则、不讲情面的“犟拐拐”;是兢兢业业,执法严格的“潘铁人”;是养殖户信任的“家里人”。

  50岁的老潘留着大背头,性格爽朗、声音洪亮,“整天跟屠宰场里弄刀舞棍的屠工打交道,是要在气质上雄得起才行哟!”老潘诙谐地告诉记者。

  1988年从西南农业大学毕业后,老潘来到达川区畜牧食品局,被安排到当时赵家区畜牧兽医站工作,一呆就是12年。赵家片区六个乡镇的动物屠宰场、养殖场以及90%的农户家里,都留下了老潘的足迹。

  2000年前后,江阳乡引进一名业主准备搞蛋鸡养殖场,投资100万元,是乡里的大项目。可业主在养殖场选址时,却相中了河边的一块地,而且先把养殖场修好了,完工后才准备办 《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》。

  经过实地查看,老潘发现排污、圈舍标准等方面均有一定的问题,建议整改并提出“不能”。这下,业主急了,三番五次地找老潘“勾兑”。请吃饭,老潘说:“我每天都是回家吃饭”;送烟酒,老潘说:“我不喝酒,抽烟也都是自己买几块钱一包的”……业主软磨硬泡不见效,便直接拿着万元现金拍在老潘办公桌上,“办了证,这个钱,你拿走。”这一下,彻底激怒了性格倔强的老潘。

  “我当时就跟他讲,你整改好,我分文不取为你服务;你要不整改,就是不能办合格证。”如今说到这件事,老潘神情依旧激动,“如果我给他方便,不仅会污染自然环境,还会让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流入市场,危害市场。”

  “老潘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,原则就是原则,任何人说情、走后门,到他那里都行不通。”石桥镇畜牧兽医站邵学峰说,“像这样的故事还有不少,他那个‘犟拐拐’的称呼,就是这么一点点传开的。”

  “老潘的专业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比较丰富,他只要在市场上一看,就了解是否是病死肉,手一摸就了解是否是注水肉。”趁着老潘在一屠宰场抽查的间隙,赵家镇畜牧兽医站的廖传贵和记者聊了起来。

  廖传贵说,1997年隆冬时节,还发着高烧的老潘得知双庙乡有人偷运病死猪肉,立即带着两位同事赶到双庙乡进城的叉路口蹲守堵截,从下午从始至终坚持到凌晨两点,由于走得急大家伙都没带厚衣服,一行人被夜雨淋得打抖抖,逮到肉贩子的时候已没多少体力。在和肉贩子打斗时,他们仨都滚落进村道边的冬水田里,费了好大劲爬上来时,肉贩子早已驾车跑远。“我们当时都很失望,结果老潘一拍我们说,‘我记下了他们的车牌号,快打110’,然后就直挺挺地向后晕倒了。送到医院后,我们才知道他高烧到41度,还这么拼命,真是个铁人!”

  为什么如此坚持?对此,老潘和记者说:“你想想,如果是你的家人或者娃儿,吃到了病死猪肉,你会怎么想?你会怎么办?”

  说起老潘的严格,石梯镇畜牧兽医站站长李海讲了这样一件事:有一次,站里有个小年轻同事,刚参加工作不久,所有卫生检疫都做好了,唯独忘记了最后兽医本人签字确认一个环节。结果被老潘叫到局里,面对面地让他学习了两天,“整得人家回来的时候都哭鼻子了。”

  为什么如此严格?对此,老潘认真地说:“年轻人是食品安全战线上的新生力量。如果现在他们工作就马马虎虎,养成不好的习惯,今后怎么能担重任、挑大梁?”

  “我就觉得老潘挺好说话的,没什么架子,就跟家里人一样。我的牧业公司刚起步时,他还来帮忙打桩、放线。”杨森是达川区金檀镇的一名普通农民,在外打工多年积累了一定积蓄准备返乡创业,搞生态循环饲养肉牛。但因为不懂技术无经验,杨森去区畜牧局求助时,就联系上了老潘。

  “我到今天都清楚记得我俩第一次见面的情景。那天是周六,三伏天,老潘戴顶草帽,白衬衣加西裤,穿了双凉鞋,出现在我的养殖场门口。我还以为是哪儿来的农民工,结果他一抬头,我才知道是老潘’。”说到这件事,杨森和老潘两人对视大笑。

  帮助杨森挖圈舍,提供技术指导,联系养殖专业培训班……老潘的热情深深打动了杨森。杨森一定要请他吃饭,老潘表示:“请我就免了,我们就一起在工地上吃盒饭就行了。”饭后,老潘还偷偷把10元盒饭钱放在了杨森的办公桌上。“他就是这么个人!”杨森说。

  现在,杨森的牧业公司不但建成投产,还栽了1200亩柠檬,实现了生态循环养殖。金檀镇不少农户都跟着杨森一起,走上了产业脱贫的致富路。

  这些年来,老潘下乡帮扶、调研、指导养殖的次数已经数不清,经过他帮扶就业、创业的农民事例更是数不胜数。但他有一个习惯从未改变。“每次下乡除了必要的工作用品外,必带两样东西:一瓶矿泉水两包方便面,因为跟着潘老师下乡,他从来不在农民家里喝一口水,吃一碗饭,都是自备。”作为老潘的众多“徒弟”之一,管村镇畜牧站站长周峰说,自己也跟着潘老师养成了这样的习惯。